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关于我们

“第十二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测控预防与风险管控信息化技术大会”在苏州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0-7-31 浏览次数: 2175

2020年7月24日,“第十二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测控预防与风险管控信息化技术大会”在苏州隆重召开。该会议是测绘界年度的顶级盛事之一,此次会议以“物联网、高精度、智能化”为主题。来自测量与检测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共计140人齐聚一堂,共同就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工程监控测量及风险管控的关键技术、在工程中存在的疑难热点和解决办法等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旨在推动中国轨道交通测绘仪器行业的创新,助力于行业的发展。


此次会议由土木工程(中国)科学技术研究会主办,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测绘工程设计研究院、轨道交通工程信息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铁一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勘察研究院、上海华测创时测控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建设分公司张亚勇、中铁二院工程集团卢建康、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张令分别为大会开幕式致辞。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建设分公司张亚勇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卢建康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张令

会议围绕主题“物联网、高精度、智能化”,共设置了12场特邀报告,与会学者就监测行业的现状、存在的弊端与问题、以及监测在工程中的应用等进行了热烈讨论。


主持人彭伟

会议精彩回顾

报告人: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张亚勇

题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工作思考

概要:报告从工程建设行业现状、工程监测行业现状与误区、监控测量在轨交工程中的作用进行了介绍,并对测量监控市场前景给予了展望,并建议各大设计、勘察单位提升员工知识储备,利用无人机、机器人等先进工具,将监控量测作为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提升行业附加值。


报告人: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李家平

题目:地铁盾构隧道安全智能运维

概要:报告提出,地铁的运营安全是城市运行的基本保障,结构安全又是运营安全的前提,所以一套与网络规模和社会要求相适应的隧道安全监控管理体系十分重要。通过地面巡查、隧道检查和地面地下监测三项管理制度能及时发现风险。报告最后建议,行业内应尽快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技术审查和现场监护,进一步规范施工流程,保障工程安全。

报告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测绘工程设计研究院 卢建康

题目:川藏铁路建设面临的挑战与监控量测新技术应用规划

概要:川藏铁路的深埋长大隧道工程数量众多、规模巨大。且沿线地势险峻,地形高低错落,加之气候差异显著,所以山地灾害频发,工程测量难度大。对此,中铁二院在可研阶段提出了四项测量新技术应用规划,分别是:建立高精度北斗/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网络、搭建实景三维空间信息系统平台、控制测量与施工测量超长隧道和特大型桥梁和基于空天地一体化技术监测空间形态特征变化及形变。

报告人: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蔡乾广

题目:南京地铁结构监护实践简介

概要:纵观南京地铁结构监护历史变革,对南京地铁运营线路结构长期监测,应急加密监测,地铁保护区监测进行总览,并对表观病害治理,结构沉降治理和盾构收敛治理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

报告人:中铁一院 任晓春

题目:轨道交通智能监测关键技术

概要:针对轨道交通近年来进入快车道的发展背景,详细介绍了相关的监测新技术发展动态,包括基于北斗的监测,三维激光扫描监测技术,基于高精度传感器的结构监测。提出必须采用“云-边-端”一体化架构,引入边缘计算,“智能”终端和云平台数据分析的手段,借助大数据采集分析做出智能决策。

报告人: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黄腾

题目: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监测中的几点建议

概要:基于若干年工作经验,黄老师针对测量工作提出几点中肯建议,1: 目前沉降监测基准点设置存在弊端问题,建议可将基准点设置在车站轨行区内;2:建议一、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允许“后后前期”;3: 要容忍测量出现的错误,监测中出现测量数据错误在所难免,轨道交通结构监测中,测量数据出现错误无法重测,容错有利于监测单位提供真实的监测报表,4:在直接测量精度难以达到情况下,可以从结构变形趋势去考虑,可以降低监测精度实现监测目的。


报告人:南方测绘广州分公司总工程师 黄鸿伟

题目:《地铁高效施工和可信监测体系》

概要:重点介绍了隧道病害的风险隐患、地铁隧道病害检测“全覆盖、高效率”的技术要求和趋势,通过南方隧道快速施工与病害检测的解决方案的MS100全自动移动扫描系统,快速准确测量隧道结构参数和表观病害数据,数据真实、准确、可靠,来源可追溯,保证地铁隧道安全检测监测质量,构建科学、可信的监测体系。


报告人:宁波地铁 何山

题目:轨道交通工程双重预防机制成果推广

概要:报告讲述“双重机制”由来,对工程风险分级方法(R=P*C),以及安全隐患分类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介绍在基坑、盾构、高架、机电实例中如何运用双重机制。此外,宁波地铁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平台建设主要包括“工程建设远程监控管理信息系统”、“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盾构管控系统”、“风险监控与应急视频监控中心”。并基于物联网技术和智慧工地,对未来做一定展望。

报告人: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褚伟洪

题目:轨道交通全过程风险智能管控技术

概要:基于轨道交通跨越式发展背景,在轨道交通建设期和运营期开发“地质风险数据库岩土工程信息模型BIM技术”,“深基坑及环境影响自动化监测技术”,“基坑渗漏隐患无损检测技术”,“深基坑“天安”风险管控平台”,“隧道变形自动化监测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保护区地面巡查管理系统”,“运营隧道“云图”管理平台”,并运用典型案例直观描述。提出基于实践经验,运用信息化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预测展望。


上一篇: 合肥地铁三期两个项目施工总包招标 两个项目可获批
下一篇: 合肥轨道交通5号线南段工程短轨贯通

4000001419
浏览手机站
微信二维码